在全球经济危机加重的大形势下,国内各大企业纷纷采取收缩战略,以求减少负担,保存实力,让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冰冻期轻装“冬眠”。而一度热闹的会展业在稍显冷静的经济环境中,就像遭遇了当头一瓢冷水,山东亦不例外。在危机面前做好“过冬”的准备,然后抓住中央提振内需的机遇加强“争暖”的努力,山东省贸促会会长刘方会表示,对会展业来说,2009年将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平稳过渡中坚定信心
会展业虽然属于第三产业,但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经济实体,而这些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纷纷削减开支,包括压缩参展费用,会展业受到直接波及。来自于山东省会展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山东省共举办经贸类展览会392个,2000个以上展位的展览会有16个,1000—2000个展位的展览会有9个,全国巡回展有3个。办展数量和收益较之往年有明显回落。
山东省会展业协会组织者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王钰认为,除了金融危机的外部环境影响之外,山东会展业起步晚、办展软环境相对落后以及组展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足也是主要原因。“一个成功的会展项目,即需要当地好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又在形式上需要整个城市来承载,城市办展环境的优劣,将对项目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钰希望山东省政府能够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密切关注、研究、解决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系列问题,从战略高度上引领会展业的发展。
对于2009年的会展业发展形势,山东省会展业协会给出了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将基本与2008年持平,或略有变化,幅度应在5%—10%之内。山东会展业有望在金融危机中实现平稳过渡。
金融危机的步步紧逼虽然让人心情沉重,但也有不少人对山东会展业前景保持乐观,山东国际会展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何元清便是其中之一。
“发展会展业需要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投资环境,2008年,在国内外经济运行困难加剧的环境下,山东GDP首次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已连续1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其次,坚实的经济基础为山东创造了稳定的市场基础,山东人均GDP达到33083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5元,人口9000多万。作为农业大省,工业基础雄厚,市场空间无限,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固的市场基础。再者,山东省17个地市都建有设施较为完善的展览场馆,拥有自身相对比较成熟的展会题材,展会的市场化、法制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在提高,会展人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也在进步。”何元清一直在强调基础。
新拐点前自我提升
山东省政府日前下发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促进会展消费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要把会展业作为扩大内需、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抓紧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扶持其加快发展”,并作出详细工作部署,这无疑给危机中的山东会展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与旅游业、房地产业并称为21世纪三大无烟产业的会展业,有着对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的巨大聚集效应,在拉动消费、扩大就业、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工贸结合、提升城市化服务功能等方面也有强力催化作用,特别是其对相关产业带来1∶10的拉动作用,在当前需求下降、销售不畅、经济增长滞缓的形势下,足以让急于启动内需的政府眼前一亮。对山东来讲,今年一批涉及绿色能源、节能环保、基础建设、装备机械、交通物流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展会将得到重视。会展企业在深耕细作优势展会项目的同时,通过多元化经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由竞争走向竞合,整合同类展会项目、用大展带小展、用成熟展带新展等运作模式将应运而生,“同质展会”等不良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
刘方会分析,会展项目的国际化和专业化仍是制约山东省会展业发展的瓶颈,但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引进来、走出去。“2008年4月10日—12日,青岛海名国际会展有限公司与香港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青岛)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是山东省民营会展企业第一个在会展项目上进行国际化合作的有益尝试。而一些比较大的组展企业,诸如丞华集团、济南中贸展览有限公司、青岛海名国际会展有限公司等已经走出本省办展。”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新一轮整合期,山东会展企业办展理念的悄然改变也必将推动其抢占更高的发展阵地。
返回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