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ED屏幕技术 从全球舞美的发展来看,现在国内电视晚会LED屏幕使用的比重是最大的。在央视龙年春晚舞台中,L E D的使用面积达到6600平米,创下历届之最。舞台整体分为A-H八大屏幕区域,其中B区由 304根立柱组成,每根立柱五个面分别由独立屏幕构成,共4178块,B区舞台前区从2米升降到最后一排的5米升降,各个独立单元通过运动产生的立体空间效果千变万化。 其中,四根龙柱应用了彩幕P10的产品,每一块彩幕单元之间都做到了无缝拼接,大大提升了视觉的整体性;地面LED则运用了彩砖与彩幕的结合,坚实且画面清晰。“为了避免L E D方块在升降时发生碰撞,又不让演员的高跟鞋卡在接缝中,地面LED的间隙设计是:舞台上面1公分,下面2公分。” 央视最早使用L E D是在2004年,系统使用则是在2008年的春晚,从章子怡的《天女散花》、费玉清的《千里之外》始,有了LED背景的概念。从2 0 0 9年春晚毛阿敏《天之大》、多媒体舞蹈《城市变奏曲》起,有了舞台透视关系的概念,但这时大屏幕的设计还相对传统。2010年的春晚开始对舞美进行系统化操作,王菲演唱《传奇》时立体星球的运用是当年舞美设计的一大亮点。到了2012年春晚,LED的使用已经达到极致,舞台视效的概念渐渐清晰。 由于LED本身可以发光,LED的大量使用使得传统的道具、灯光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现在的灯光主要是把演员打得更漂亮,营造场景大体的气氛,实际上是加白光。现在的舞台空间感设计越来越强,高清16:9的构图在设计上要求舞台越来越宽,透视关系越来越好,同时视频的大量使用也让舞台创作的空间越来越大。” 二、 视频技术 地面、顶棚、侧面以及舞台背景等等各个角度的LED显示屏幕,都需要通过大量模型、特效、后期、动画、渲染工作等最终呈现出高清的舞美画面,这给制作人员带来了远超往年的海量工作。以往做屏幕是增色,今年则是做“减法”,因为与在电脑屏幕上显示不同,在呈现上,大屏幕视频需要考虑舞台的远近透视关系,必须要控制。 2012年央视春晚剧组一共设计制作了40个视频呈现文件。一个节目平均4分钟,每个节目的文件容量至少80G,从创意到制作到数模分析,一个节目需要耗时一个半月完成,为此央视联合了 13家制作公司共同完成。在后期彩排阶段,经常是第一天彩排完后连夜修改,然后传输,对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分屏检查,再上传播出,仅是文件传输就需要四个小时,“有时候那边开始彩排了,这边文件还传着呢。” 为充分挖掘舞台机械的表现潜能,央视技术制作中心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组建了舞台数字仿真小组,所开发的“舞台数字仿真系统” 可以建立时间空间的动态三维仿真模型,并提出视频分解的解析方案,三维创作人员只要创作一个视频,就可以通过系统实现素材数据的重组。 今年央视春晚在舞台效果还只有概念时,就利用这一系统对几十种台型创意进行了空间分析与计算,预演创意的效果,并对各种效果进行预先评估、校正和选择,不仅为编导创意提供了很大帮助,还为现场录制的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虚拟技术这几年一直在用,但以前的功能性比较强,真正让其成为艺术创作是本届春晚。现在春晚舞美更多是I T和T V之间的融合,传输是I T,播出是V I D E O,文件怎么制作、区分、传输都要涉及。 当然,这么多的屏幕、线路、文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需要在各方面做好备份。在具体节目的设计方面,由于春晚的节目方案存在不确定性,而视频文件的制作通常需要一个半月,为此,图形团队在获知节目的雏形或者方向后即开始投入创作。音乐类节目,网上能找小样就先找,新歌则是先设计一个气氛图,“其实也白做了很多节目”。 在视频团队看来,单个节目的难度都不算大,难的是节目与节目间的衔接,因为要考虑内容、节奏、舞台调度。“换成L E D,调度是比原来快了,但要考虑演员能不能下去。假如伴舞人员多,又是同一个伴舞团队,两个节目接在一起时,换衣服都没有时间。”
返回上页 |